大河之治,始于安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黃河河口管理局始終牢記黃河安瀾這個“國之大者”,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扎實防汛備汛,強化防汛物資保障,提升科技防汛手段,完善防洪工程體系,織密黃河安瀾防線。
未雨綢繆,防汛物資保障不斷強化
“倉庫里一共儲存了81類物資,包括防汛、應急、救援等各類物資,總計31000余件。”利津張灘管理段段長劉兵口中的倉庫,指的是利津縣綜合應急物資倉庫。這個倉庫是2021年在黃河河口管理局指導下,由利津黃河河務局與地方應急部門在張灘管理段聯合投資建設的,占地1500平方米、總儲備能力達5000立方米。
( 利津縣綜合應急物資倉庫 劉海艷 攝)
這個倉庫采用河地應急物資共享共用機制,保障規范管理和高效運轉。“新倉庫還預留了機械通道,同樣是裝3000平方米的土工布,原來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十多分鐘。”據常年與物資儲備運輸打交道的劉兵介紹,去年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中下游最嚴重秋汛期間,從這個倉庫運出去31車次、150批次的土工布、編織袋、救生衣等搶險物資。
日夜守護在黃河邊的“黃河人”深知,與洪魔交鋒,充足可靠的防汛物資是打贏洪水防御硬仗的堅強保障。今年以來,黃河河口管理局凝聚多方力量,爭取地方資金購置了14.4萬平方米土工布、36萬條編織袋、2臺可升降照明設備等6類重要防汛物資準時入庫,壯大搶險料物的儲備規模;對照3000人的安置標準,接收簡易帳篷、棉衣棉被、水桶床具等15類應急物資長期入駐,補齊救災物資儲備短板。
與此同時,根據市防指安排,黃河河口管理局還部署協調,督促地方政府按照儲存基數的1.2倍落實了社會團體及群眾備料;在利津黃河河務局開展了“1+N”防汛物資存儲模式試點,深入推進物資代儲精準化;在9處中常洪水和13處大洪水重點防守工程分別預置了搶險料物、機械和隊伍,保證“兵精糧足”;積極推廣防汛新材料,在五莊控導、東壩控導提前預置了50個扭王體,讓“海堤衛士”憑借強度高、重量大、抗沖刷的優勢,繼續守護大河東流。
( 利津縣綜合應急物資倉庫 劉海艷 攝)
“目前防汛物資儲備可以說是數量足、種類全、形式新、管理好。”黃河河口管理局防汛辦公室主任許考云表示,“我們將繼續抓緊抓實抓好防汛物資,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運得快、用得上。”
運籌帷幄,科技為高質量護河“加碼”
“墾利分隊出動無人機一架,對墾利區葦改閘控導工程進行了工情險情巡查,15、16號壩靠主溜、17、18、19號壩靠大邊溜,未發現險情。”2022年東營黃河防汛搶險實戰演練現場,搶險隊員通過操控無人機進行巡查,第一時間取得了最直觀、全面的基礎資料,并及時上報,實現了智能化查險、報險。
( 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查 呂子琳 攝)
無人機拍攝畫面可隨時回傳到基層管理段,以便技術人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與傳統巡河相比,無人機提供了另一個視角,而且能夠觀測到的區域更廣、更遠,為技術人員進行預判提供了更豐富的資料。”在東營最險的險工之一——麻灣險工處,東營黃河河務局辦公室李曉鵬跟記者介紹了無人機巡查的優勢。
近年來,黃河河口管理局大力推進防汛信息化建設,加強視頻監控全覆蓋、無人機全覆蓋和視頻會議全覆蓋的“三個全覆蓋”應用,開啟了空地結合、交叉立體的巡查新模式,并不斷探索智能設備應用場景,助力工程查險搶險,提升工作效能。
“想看哪個點的情況,打開攝像頭就能看,管理段所轄區域全覆蓋。”在利津王莊管理段會議室,段長殷和亮打開電腦,進入黃河河口管理局綜合管理平臺,按照從上游壩段到下游壩段的順序逐一查看轄區情況,“按要求,巡查人員每天分三個時段,利用視頻監控對靠水靠溜壩岸進行巡查。”
(視頻監控全覆蓋 呂子琳 攝)
科技助力,黃河河口管理局在轄區內開啟了智慧防汛新模式,實現防汛信息化、現代化精進越階。截至目前,黃河河口管理局所轄四個縣(區)局、11個管理段均配置了視頻會商系統,全面實現了省、市、縣、段和工程現場“五級會商”;全局共配備無人機19架,11個管理段每3天用無人機對工程巡查一次;建成視頻監控設施333路,實施工程照明建設,安裝工程亮化設施144處,協調移動公司沿黃建設5G基站100座,實現重點河道和全部險工、控導工程視頻監控、照明、5G信號全覆蓋,為汛期夜間查險做足準備;利用山東河務局“智慧山東黃河防汛平臺”,巡查人員運用手機APP采集巡查信息,實現巡查在線可視化,建立起了無紙化巡查模式……智慧防汛,極大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為黃河安瀾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
共護安瀾,凝聚力量開新局、譜新篇
“戰友們,一起上,使足勁,對準夯……”每年汛期,東營區空曠的黃河邊,都會回響起黃河民兵搶險隊激越昂揚的號子聲。這支成立于2001年的搶險隊,已在防汛一線堅守22個年頭,是黃河河口管理局黃河防汛一大特色,也是河地融合、專群結合、共護安瀾的積極實踐。
( 防汛搶險實戰演練 巴志遠 攝)
過去的這一年,黃河河口管理局扎實防汛備汛,奪取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秋汛洪水全面勝利,搶護19處工程212次險情,首次利用5座引黃涵閘分洪入海1億立方米,確保了利津站最大5240立方米每秒流量洪水安全入海;安全度過2021-2022年度凌汛期;首次在防洪預案中落實了河口北灘防洪工程行政責任人,理順了黃河防汛責任制……
這里所說的河口北灘,灘區內坐落著北大堤順六號路延長工程、三十八公里險工、四十二公里險工、清三控導工程等防洪工程,歷來是黃河尾閭防守重點。上述防洪工程及河口北灘地域行政管理權屬墾利區政府,而在黃河系統內為河口黃河河務局所轄,多種因素影響,這部分區域的行政首長責任長期未理順。為解決防洪工程防守責任問題,黃河河口管理局多方努力,積極協調,最終明確由河口區政府承擔上述范圍的防洪工程及灘區防汛防守責任,并寫進了東營市、河口區兩級黃河防洪預案予以明確,實現了歷史性新突破。
除此之外,黃河河口管理局還完成2021年秋汛水毀工程修復項目29個,排查整改2021年秋汛暴露問題25個;聯合地方舉辦了東營市防汛減災專題培訓班,開辦了全員業務能力提升班34期,開展了防汛搶險實操演練10次,舉辦了東營黃河防汛搶險實戰演練和黃河灘區群眾遷安救護演練;圓滿完成調水調沙,完成1處工程2壩次搶險;推進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開工建設,防洪工程體系日趨完善。
( 抗擊2021年黃河下游最嚴重秋汛 孫長江 攝)
大河穩,社稷興。“作為保護治理黃河的專門機構,守護大河安瀾,是我們的使命所在。”黃河河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裴明勝說,黃河河口管理局將深刻把握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部署要求,踐行“雙高六出”這個理念、把握作風建設這個關鍵、抓好治黃新一線這個主體,凝聚起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磅礴力量,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神盈盈 燕玉苓
防汛器材中的產品分類較多,其中包括:
堵水類: 折疊堵水墻、鋁合金堵水墻、防汛沙袋、吸水膨脹袋、裝配式子堤、裝配式圍井。
拋射類:美式拋投器、韓式拋投器、遠距離拋投器、手動拋投器、船用手動拋繩器、75式拋投器。
打樁類:ZL-020型打樁機、ZL-120型打樁機、ZL-200型打樁機、汽油打樁機。
照明工具/設備:防爆照明燈、手提照明燈、落地照明燈、移動照明燈、升降照明車、頭戴照明燈、強光手電筒。
救援運輸:水路兩棲車、玻璃鋼沖鋒舟、充氣橡皮艇、救生浮船、氣墊船。
搶險工具:鐵鍬、洋鎬、工兵鏟、鈀、鋤頭、十磅錘、砍刀、方鏟、電鋸、切割機、擴張器、救生繩、千斤頂、塑料袋。
穿戴裝備:防汛戰斗服、防寒雨衣、雙背帶、救生衣、水鞋、毛巾、水壺、頭盔、氧氣瓶、潛水服、氧氣罩。
水上自救裝備:救生圈、救生浮筒、手環式救生衣。
儀器類:水濃度測量儀、水位測量儀、水質測量儀、水位監測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